貓病邏輯


醫療意見分歧


周春婷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貓已經被確診是腫瘤,需要安裝食道餵管或胸管來解決進食或胸水的問題;如果早日處理,其實對罹癌貓咪來說都是很好的安寧照護。這些醫療決議雖然較侵入性,但能帶給貓較高的生活品質,而當初帶貓來看病的那個人,往往是最能接受這類醫療介入的人,而最常出面阻撓或推翻這些醫療決議的通常都是很少陪同回診的另一半或是父母。我曾想過要由『誰負責出錢,誰就有權決定』的人來決議醫療方向,但後來發現還是想得太簡單了。

父母親或共同生活人如果對寵物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跟你落差過大,很容易造成家庭革命。我們醫師站在生死的界線,思考醫療方向時,面對主人間的態度分歧也很痛苦,此時會需要一個準則幫雙方做決定。老貓的感受與思考其實跟三歲小孩差不多,而沒有一個小孩喜歡打針吃藥。若雙方能理解這個真相,或許就不會延誤太多時間:

最常聽到貓主人的家屬間彼此爭執內容:

  1. 『貓咪吃藥治療很不舒服』→ 難道你生病會很舒服?
  2. 『這樣灌食很可憐』→ 你會讓生病的家人餓死嗎?
  3. 『做這麼多也沒用,反正沒救了』→ 是你自己不想分擔照護責任吧?
  4. 『貓會不會很痛....』→ 難不成不做就不會痛了嗎?




  5.  

後來,我把問題劃分為:

『是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負擔治療的費用?』
『是否有足夠的陪伴時間來照顧貓咪?』
『主人是否可以做到我們需要的居家照護技能?』

這樣邏輯的分析可引導降低主人對貓咪患病的恐懼,聚焦在貓咪的現實需求。家貓的終點,下場只有兩種,一種是乾乾淨淨,甚至白白胖胖的離世,另一種是乾乾扁扁、嚴重脫水的死去。我希望每個養貓的主人,都要常常思考如何面對貓咪重症的那天。對你的家人來說,不就是一隻貓?! 但對你來說,這樣的情感無可取代,每隻貓都是獨一無二,你有權力給貓最好的醫療。

家貓的終點,下場只有兩種:一種是雖然生病但也乾乾淨淨的離世,另一種是乾扁黃疸、嚴重脫水的死去。
Top